“先锋90后”
和小编一起认识
青年党员:朱蒙佳、孙科
01

人物名片
朱蒙佳,1993年出生于“核雕之乡”——吴中区光福镇,大学毕业后返乡从事核雕工作,并创立工作室。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,多次获得省级、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,并多次出国交流。现任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常务副会长等。
传承
出生、成长于“核雕之乡”,朱蒙佳自小就受到了这一传统工艺的浓厚熏陶,潜移默化地爱上了这门艺术。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之后,她决定回到故乡,投入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——核雕艺术。
回到家乡后,她师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传承人许忠英潜心学习技艺。“定定心心才能把作品做好。”手上的伤口对于核雕初学者来说是家常便饭,朱蒙佳也深知,技艺无法一蹴而就,雕刻离不开静心,慢工才能出细活。
坚守
2014年,朱蒙佳创立了自己的核雕工作室。没想到创立之初就遭遇“寒冬”,机器核雕的兴起冲击了市场,这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打击。当时,她一边经营工作室,一边利用空闲时间给外地的孩子们上课,想尽办法补贴家用,同时也参加各种比赛、展会,争取打开知名度。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的作品《心光》在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艺博杯上获得铜奖。自此,她的知名度开始日渐上升,多个作品受到藏家青睐。
如今,这位“90后”非遗传承人已渐渐成长为“核雕之乡”的年轻匠师代表之一。其作品题材涵盖人物、山水、花卉等多方面,市场供不应求,多次获得各级工艺美术大奖。如《萌宠十二生肖》获得第四届中国工艺“致新奖”工艺专项,《苏州园林》被收入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交流中心……“作品是有灵魂的,好的作品‘会说话’,能帮助作者传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。”
绽放
作为一名青年党员,朱蒙佳也始终坚持传承文化、创造出新。在创作中,她在坚守传统雕刻手法的同时,也创造性地加上自己的“小心思”,为传统雕刻技艺注入新鲜血液。
朱蒙佳还运用网络直播等创新形式,传播核雕文化,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,增强文化认同,让传统核雕插上“互联网的翅膀”,飞往更广阔的天地。为此,她也收获了一批年轻核雕粉丝的喜爱。“我们的核雕是国家级的非遗,我希望能够通过核雕,讲好家乡的故事,传承传统文化,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。”
02

人物名片
孙科,男,1991年出生,中共党员,苏州科宁多元醇有限公司总经理,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。先后获得2016年“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——实践赛”全国金奖、2018年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、2019年“创响江苏”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、2020年江苏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。
创新,坚定决心
2011年,孙科还是一名在本科生的时候,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。在校实验室,他认识了团队的核心成员,学科的交叉和思维的碰撞带来全新火花,从不同技术路径开发的多元糖醇,产生了全新的产品和应用方案,解决了产业链中很多“卡脖子”的问题。
他带着这一研发以及自己的创业计划书,参加了全省大学生创业大赛,获得了金奖,这一成绩更加坚定了他的创业决心。比赛结束后,孙科成立了科宁企业,开始了创业征程。
创业,稳步推进
功能性多元糖醇可应用到精密电子、新能源、可降解材料等诸多行业中。随着应用行业的不断拓宽,对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,产能需求也越来越大。孙科意识到,需要建设一条生产线支撑业务发展。
不到3个月的时间,孙科带领团队完成了万级净化车间建设、模块化生产线安装、设备联调联试。国内首条GMP标准的多元糖醇全自动化生产线一期工程顺利投产,并取得了食药监颁发的生产许可证。如今,二期工程也已经设计完成,将于今年十月份正式开工。这也意味着,孙科推动的科研项目产业化正稳步推进。
创造,仲裁胜诉
2017年,正当公司势头向好、步入快车道时,美国康宁集团发难,发起了知识产权诉讼,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仲裁。这样的两地诉讼,分别适用国内法规和国际WIPO规则。可这对很多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,既赔不起,也耗不起。
孙科心中底气十足,决定“应战到底”。在江苏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帮助下,他凭借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闭环,整理了近300页的应诉材料,从公司合法性、技术原创性等方面全面予以回击,在北京、香港两地同时赢得仲裁。这起案件,也成为2018年江苏省同类跨国知识产权唯一胜诉案件。
来源:苏州先锋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8Ne65nZVhM5PjagfRC_Aw